一 小麦的生育时期
小麦的一生可分为播种期、苗期、分蘖期、越冬期、返青期、起身期、拔节期、孕穗期(挑旗期)抽穗期、开花期、灌浆期、成熟期。长江以北的冬麦区,由于冬季气温低,小麦生长发育停滞而呈越冬状态;待开春气温回升时,又恢复生长,即返青,因此有个越冬返青期。
二 小麦的产量形成即与营养条件的关系
小麦的经济产量由每公顷穗数、每穗粒数和粒重3个因素构成。这三个因素并非固定不变,而是互相依赖、互相制约。他们的变动受内外环境影响。
1 小麦穗数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。穗数由主茎穗与分蘖穗组成。在肥力较高的水浇地,或高肥力保墒好的旱地采用中等播种量,基本苗300万株/公顷。在土壤肥力中等的麦田,基本苗在450万株/公顷左右。在高肥力麦田基本苗在150万株/公顷左右。
2穗粒数 小麦每穗粒数决定于每穗的小花分化数与退化数。延长小花分化时间可以增加小花数,而氮素对此有显著作用。每穗小花退化数可达80朵以上,减少小花退化数量是增粒的关键。保证体内氮素代谢旺盛,可减少小花退化。适当增加磷。
3粒重 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有两个,一是增加籽粒的库容,而是增加干物质来源。粒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物质的供应情况。因此保持后期有较大的绿色叶面积十分重要。
三 冬小麦需肥特点与规律:
1 小麦的需肥量
冬小麦一生需氮、钾多,磷较少,还需要钙、镁、硫、锌、硼、锰等中、微量元素。每生产 100 公斤小麦需吸收氮 (N)2.5-3公 斤,磷(P2O5)0.5-1公 斤,钾(K2O) 1.7-3公斤。
2 小麦不同时期对氮、磷、钾的需求
总的来看,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,一个是在冬前分蘖盛期,占总吸收量的12%-14%;另一个是在拔节至孕穗期,占总吸收量的35%-40%。这两个时期需氮多且吸收速度快。
小麦吸收磷主要在拔节孕穗期,这个时期的吸收量可达总量的60%,苗期磷吸收虽然少,只占10%左右,但此时磷对根系生长极为重要。小麦在幼穗分化期施磷适宜,可使穗大粒多。
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至孕穗期最多,吸收最快吸收量达到60%-70%。此时保证充足的钾素供应,可使小麦植株粗壮,生长旺盛,加速灌浆,对穗粒数和粒重均有较好的作用。
四 我省主麦区土壤养分现状:
由于连年秸秆还田和大量的化肥投入,据各地化验数据,主麦区土壤养分有了很大提高,有机质含量12-15g/kg、速效氮50-70mg/kg、速效磷15-30mg/kg、速效钾90-130mg/kg。
五 目前冬小麦底肥施用存在的问题:
农民施二铵的习惯已有三十多年了。使我省土壤有效磷含量由6.3mg/kg提高到目前的25mg/kg左右,高的达到30mg/kg,提高了4-5倍。所以目前多数农民种麦还每亩施二铵25公斤就非常不合理,25公斤二铵中含纯氮4.5公斤,磷(P2O5)11.5公斤,对于秸秆还田的地块,氮肥明显不足,易造成春季小麦黄苗。磷肥投入太多,尤其是高磷地块磷肥浪费严重,一是增加投入,二是增产效果不明显,三是土壤磷肥过多影响小麦对锌、铁的吸收,造成小麦、玉米缺锌黄苗减产严重。有的农民施用碳铵、磷肥和尿素,这些肥料养分单一,易造成营养不平衡、缺素症,施用费工费时,且不易施均匀。
六 冬小麦底肥施用原则:
用作小麦底肥的肥料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,配合适量的无机肥料。有机肥以撒施为主,撒后立即深翻,下粗上细分层施入,不要暴露表面,因产量提高有机肥应多施,一般是每亩用2000-5000公斤。基肥的作用首先在于提高土壤供肥水平,使植株氮素水平提高,增强分蘖能力;另一个作用是调整生育期养分供应状况,使土壤在小麦各个阶段都能为小麦提高各种养料。除有机肥外氮磷钾也可作基肥。首先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(1)氮肥:小麦前期要求养分全面但需肥量不大,高肥力麦田推广氮肥后移技术。建议亩底施纯氮 10~ 14斤、产量高的、肥力低的、秸秆还田的地块多施,否则少施。(2)磷肥: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15mg/kg的,亩施磷(P2O5)5-6公斤;有效磷含量15~25mg/kg的,亩施磷(P2O5)3~5公斤;有效磷含量大于25mg/kg的,亩施磷(P2O5)2-3斤。(3)钾肥:施钾肥的原则是:高产区多施,中产区和秸秆还田的少施,低产区不施,含钾高的少施,含钾低的和不秸秆还田的多施,一般麦田亩施钾(K2O) 2- 6公斤。对于亩产400公斤以下的和亩产400-450公斤,并且土壤有效钾含量高于100mg/kg的麦田可以不施钾肥。
(五)适宜项目区的小麦配方肥:为方便农民的需求。推荐一批适宜项目区不同土壤的小麦配方肥:
1、连年秸秆还田和施磷较多,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的地块选用:42%(26-16-0)、43%(23-12-8),每亩用25~30公斤; 51%(36-15-0), 每亩用16~20公斤;
2、往年施用磷肥偏少,土壤含磷较低的小麦田选用:40%(18-18-4)、(16-16-8)、41%(17-18-6)、 42%(18-16-8)、 (17-18-7)建议每亩用35-40公斤;46%(20-22-4)、 42%(22-20-0)建议每亩用30-35公斤;
3、常年施磷肥少,土壤含磷很低的小麦田选用: 35%(14-16-5)每亩用40~50公斤; 43%(18-20-5)、 46%(16-20-10)、 48%(18-21-9)、 48%(19-23-6)、53%(21-23-9)建议每亩用30~35公斤;
在以上配方中500公斤以上的麦田选含钾量高的配方,对于连续秸秆还田,土壤钾含量较高且不追求特别高产量的地块可选用不含钾的配方。以上建议施肥量是最经济施肥量,不是最高产量施肥量。具体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往年施肥情况确定,如追求高产可适当加大施肥量。
七 小麦追肥。
根据小麦个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,分期进行追肥是高产的重要措施。目前一些农民还沿用以前的做法,浇返青水时施返青肥,这时追肥对于土壤瘠薄干旱低产田,而且苗情较弱的麦田是可以的。但对于一般中高产田应将追肥时间后移到拔节期;对于土壤肥沃的高产麦田也可移到拔节后期追肥。
1、追肥用量 亩产400-500公斤麦田,一般春季追肥量每亩施纯氮6—8公斤。如施尿素15-20公斤;颗粒氯化铵30-40公斤;碳酸氢铵40-50公斤。对于中高产麦田追肥建议追养分含量30%(25—0—5)的氮钾追肥,每亩25-30公斤。
2、施肥时间 ①、对弱苗麦田,春季管理应以促为主,结合浇返青水施返青肥,拔节时第二次追。②、对一般麦田,春季管理措施上要促控结合。土壤肥力偏低的地块,可在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;对土壤肥力较高麦苗长势健壮的地块,则应在拔节后期施拔节肥,最好在小麦第一节间定长后施。③、对旺长麦田,春季管理措施要以控为主。应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施肥。追肥量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小麦贪青晚熟。拔节期追肥以促进大蘖成穗,提高成穗率,促进小花分化、性器官形成,是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。4小麦抽穗后仍需要一定的氮、磷、钾等元素。这时根系老化,吸收能力差,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,可喷施浓度1%-2%的尿素,每亩喷溶液50公斤左右。此时视小麦苗情土壤墒情浇水。
八 选用好的配方肥应具备的特点:
一是肥料配方应根据项目区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需肥特点制定,养分齐全、配比科学合理、针对性强。二是,肥料中含锌、硼、锰等微量元素和铵化腐植酸及氨基酸及缓释增效剂。即解决了土壤缺素问题,有能培肥地力、改良土壤、促进小麦根系发育、增强小麦抗旱、抗寒、抗病能力、提高肥料利用率高,增产效果显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