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河北省主要棉区土壤养分状况
河北省主要棉区分布在冀东平原,主要是黑龙港地区,多为中低产田,土壤养分含量一般是:土壤有机质10~13 g/kg、速效氮50~70 mg/kg、速效磷15~25 mg/kg、速效钾80~130 mg/kg,速效钾高的区域可达到150 mg/kg,有些老棉区土壤速效钾下降到80 mg/kg以下。
二、棉花的需肥特点
棉花是根深叶茂、生长期长、产量高,需肥量大的作物,为争取棉花高产优质,必须充分满足棉花对肥料的需求,棉花的需肥量因产量、土壤和栽培技术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,但总体看棉花一生需氮、钾多,磷较少,同时需要钙、镁、硫等中量元素和锌、硼、锰等微量元素。据各地实验数据平均是每生产100公斤皮棉地上部分需吸收氮(N)12-15.公斤,磷肥(P2O5)3-6公斤,钾(K2O)9-12公斤。吸收氮,磷,钾的比例是1:0.4:0.75。
三、棉花的需肥规律
棉花分为出苗期、苗期、蕾期、花铃期和吐絮期5个生长发育时期。棉花不同生育期吸收养分的数量是不同的。据研究,苗期吸收氮、磷、钾的数量分别占全期总量的5%、3%、3%左右,从现蕾到初花期分别为11%、7%、9%,从初花期到盛花期达到高峰,分别是56%、24%、36%,从盛花到始絮分别是23%、52%、42%,吐絮后显著下降,分别为5%、14%、10%。由此可看出,棉花一生中各生育期的需肥规律是:吸肥高峰期在花铃期,氮肥吸收高峰期在盛花期,磷钾吸收高峰在盛花期至吐絮期。
目前我省主要棉区施肥的原则是: “适氮、稳磷、增钾、配微”。
四、氮、磷、钾及锌硼等元素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
棉花是深根作物,生长期长,生长量大,对土壤肥力要求高,棉花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,我们除了施用氮、磷、钾外,施锌、硼等微量元素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。
1、氮肥的作用:氮素在作物中含量约占干物重的0.3%-5%之间,棉花种子占2.8%-3.5%,茎杆占1.2%-1.8%。氮素是形成蛋白质、核酸、磷脂的主要成份,氮素对棉花的作用最明显,吸收量比其它养分多,时间也最长,从幼苗开始直到开花结铃期,都需要适量的氮素供应。氮素供应适量,棉花叶色深、植株健壮、促进叶绿素的形成,增加光合作用,蕾铃多、产量高、品质好。如果中期氮素供应不足,棉叶会变黄变小、脱落多,造成后期早衰,产量低。如多施氮肥可增加单铃重,但一般只是增加种子的大小,并不增加纤维产量。如前期氮素供应过多,会引起棉花徒长,造成蕾铃脱落而减产。中后期供应氮素过量,会引起棉花疯长,造成田间密闭,影响光合作用,加重病虫害的发生,从而降低品质,严重影响产量。
2、磷肥的作用:磷素在作物体中含量约占干物重的0.2-1.1%,磷是核酸、核蛋白和磷脂的主要组成成份,素在棉花生育前期能促进根系发育,促进氮肥、钾肥的吸收,提高光合作用,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,壮苗早发,对早现蕾早开花有重要作用,且在后期有促进早熟、增加铃重、提高种子质量。提高品质的作用,从而增加棉花产量。但多磷能仰制氮、镁的吸收,易落叶,缺磷、植株矮小、叶片绿无光、分枝少、结铃晚、铃小。
3、钾肥的作用:钾素在作物中含量与氮相近,约占干物重的1-5%。钾是多种酶的活化剂,促进氨基酸、蛋白质的合成,提高光合作用。钾肥能起到健枝壮秆、促分枝、增加叶面积。提高棉花的抗病、抗旱、抗寒和抗倒伏能力。增加纤维的长度和强度,并增加种子的含油量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。钾素缺乏时,植株易感病,叶片变红,提早枯死。棉花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缺钾造成的。
4、微量元素锌是合成色氨酸必需元素,而色氨酸是生长素(吲哚乙酸)的前身,也是一些生物酶的必要组成成份。锌能促进植株生长,改善棉花品质,增加霜前花,增加绒长、减少蕾铃脱落,增加果枝、铃数、铃重、增产效果显著。缺锌抑制棉花生长,节间短缩短、叶片变小形成小叶簇生等症状。影响光合物质形成,结铃晚易脱落,影响棉花产量
5、微量元素硼:硼素能促进作物根中木质素的形成促进根系的发育,利于花芽分化,促进花粉萌发,利于花粉管的生长、增强授粉、提高产量。缺硼影响花粉管的延长,对花的生长发育及授粉有重要作用,缺硼可造成花而不实和抑制根尖、茎尖的生长。缺硼严重时作物组织出现褐色坏死及顶芽褐腐病、根心腐病,蕾而不花,花粉败育,结铃少、易脱落。钾肥和硼肥配合使用优于单施硼肥。
五、棉田的施肥原则
在棉田施肥方面我们首先还是提倡棉田多施有机肥,因为目前无论小麦还是玉米都在实现秸秆还田。只有棉花秸秆不能还田,而有机肥越用越少。
在合理施用化肥方面:以前棉田土壤养分瘠薄,保肥能力差,劳动又不计成本,提出的施肥原则是:施足基肥,轻施提苗肥,稳施蕾肥,重施花铃肥,补施盖顶肥。如今土壤养分提高了,保肥能力强了加之劳动力紧张,一般棉田苗前期并不缺肥,棉苗不特别弱,在苗期和现蕾初期可不施肥。所以我们提出目前的施肥原则是:施足基肥,重施花铃肥,补施盖顶肥。按棉花的需肥特点和规律及目前的产量水平与土壤养分状况,其较科学的化肥投入量和底肥与追肥比例是:
1、氮肥:棉花整个生育期每亩需施用纯氮13-18公斤。底肥和追肥的分配比例为:对于有水浇条件,土壤肥力较好的棉田或土壤质地偏轻棉田,氮肥作底肥用量为总施用量的30-45%,用于追肥的占55-70%;对于没有施有机肥或,没有水浇条件或土壤肥力较低,土壤质地偏粘重的地块,基肥占的比例要加大。底肥用量为总施用量的60-70%,用于追肥的占30-40%;
2、磷肥:棉花整个生育期每亩需施用五氧化二磷5-7公斤。一般棉田磷肥全部用于底肥一次施用。
3、钾肥:棉花整个生育期每亩需施用氧化钾5-8公斤。底肥和追肥的分配比例为:对于土壤肥力低,没有水浇条件或土壤质地偏重的土壤,钾肥可全部用于底施或留30%作追施,对于有水浇条件,土壤肥力较好或质地偏轻的土壤,钾肥50%用于底施,50%用于追施。
4、微量元素锌和硼 :底施:每亩施硫酸锌1-1.5公斤;硼酸或硼砂0.5-1公斤。也可在前期喷施硫酸锌或硼酸,喷施浓度0.2-0.3%。
六、棉花具体施肥技术
1、施足底肥。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,一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-3000公斤。过磷酸钙50~70公斤(磷酸二铵15-20公斤),尿素20-25公斤(或碳铵40-50公斤),氯化钾15~20公斤,锌、硼各1公斤;建议选用含腐植酸和锌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配方肥或棉花专用肥效果更好,如40%(13-12-15),40%(15-12-13)每亩用量50公斤,45%(18-12-15)每亩用量40-50公斤。一般配方肥养分齐全,肥力均衡,针对性强。配方肥中加入腐植酸后能培肥土壤,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。提高化肥利用率,促进棉花根系发育,提高棉花的抗旱抗寒抗病能力。
2、重施花铃期。花铃肥是棉花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,重施花铃肥对争取“三桃”有显著作用。追氮肥数量应占全生育期施肥总量的一半或更多一些。对低产棉田可追尿素尿素15~25公斤。中高产田应追施高氮中钾的氮钾追肥或高氮低磷中钾棉花追肥。一般在棉花单株已结1~2个棉铃时,亩追施30%(22-0-8)氮钾追肥25~35公斤、但具体操作时要因地制宜,对地力壮、长势旺的棉田要适当少施、晚施。对地力差、基肥少、长势弱的棉田要适当早施多施。可在棉花蕾期、花铃期分两次追肥,重点是花铃期。此期追肥多以80%以上棉株开花,并有1~2个幼铃时追施为宜。施肥与棉株根部留有一定的距离,开沟深施并盖土,或施后浇水。
3、补施盖顶肥。施盖顶肥主要是后期促进功能叶的光合作用。防止棉花缺肥早衰,争取多结秋桃和增加铃重。此时补肥一般多采用根外追肥,即结合打药喷叶面肥。对缺氮棉田每亩可喷施1%~1.5%尿素与硼混合溶液50~75公斤或喷施0.2%的磷酸二氢钾和0.5-1%尿素溶液,每7-10天喷一次,连喷2~3次。以达到后期不黄叶、不落叶、不早衰、高产优质的目的。喷肥用的尿素要用正规好尿素,以防尿素中缩二脲含量超标,使棉花受害。
河北省优质农产品产销协会
王骥 |